1 范围
本标准确立了黄茶加工技术,规定了黄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基本条件、加工工艺流程、初制技术、精制技术、紧压型黄茶加工技术,描述了记录保存的追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黄茶的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726 黄茶
GH/T 1077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GH/T 1124 茶叶加工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1726和GH/T 112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加工基本条件
应符合GH/T 1077的规定。
5 加工工艺流程
5.1 初制加工工艺流程
5.1.1 芽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芽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1。
根据闷黄工艺,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湿坯闷黄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闷黄、初烘或做形、干燥。干坯闷黄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做形和(或)初烘、闷黄、干燥。
说明:
①-湿坯闷黄型;
②-干坯闷黄型。
5.1.2 芽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芽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2。
根据闷黄工艺,分为先揉(捻)后闷(黄)型和先闷(黄)后揉(捻)型。先揉后闷型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揉捻(做形)、闷黄、干燥。先闷后揉型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闷黄、揉捻(做形)、干燥。
说明:
①-先揉后闷型;
②-先闷后揉型。
图2 芽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5.1.3 多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多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3。
根据闷黄工艺,分为先揉(捻)后闷(黄)型和先闷(黄)后揉(捻)型。先揉后闷型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揉捻、初烘(炒)、闷黄、干燥。先闷后揉型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初闷、揉捻、初烘(炒)、复闷、干燥。
说明:
①-先揉后闷型;
②-先闷后揉型。
图3 多叶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5.2 精制加工工艺流程
毛茶→整理→拼配匀堆→复火→包装→成品茶。
5.3 紧压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紧压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见图4。
紧压型黄茶由毛茶或精制的成品茶经蒸压定型再加工而成。毛茶为原料的工艺流程为整理、拼配匀堆、称量、蒸压定型、干燥、包装。精制后的成品茶为原料的工艺流程为称量、蒸压定型、干燥、包装。
说明:
①-以毛茶为原料;
②-以精制后的成品茶为原料。
图4 紧压型黄茶加工工艺流程
6 初制技术要求
6.1 芽型黄茶加工技术要求
6.1.1 鲜叶
芽型黄茶鲜叶原料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
6.1.2 杀青
杀青技术应掌握适宜的投叶量、杀青温度及杀青时间,杀青至水分含量50%~60%为适度。
6.1.3 闷黄
6.1.3.1 湿坯闷黄
杀青叶趁热初闷,温度50℃~60℃,堆闷0.5h~1h后,翻拌并去除水气,待叶温下降至32℃~37℃时,进行初烘(炒),温度60℃~80℃,时间5min~8 min,趁热复闷5h~7h,至水分含量35%~45%,芽色金黄为适度;若用炒制工艺,可采用手工或理条机做形。
6.1.3.2 干坯闷黄
杀青叶直接进行初烘(炒)或经摊凉后初烘(炒),至水分含量40%~50%后,初闷1d~2d,至芽色橙黄;再进行复烘(炒),至水分含量20%~30%后,复闷1d~2d,至芽色金黄为适度。若用炒制工艺,可采用手工或理条机做形。
6.1.4 干燥
采用手工或机械烘(炒)干,分低温长烘(炒)(60℃~80℃)或高温短烘(炒)(100℃~110℃)两种,烘(炒)至茶叶水分含量6.5%以下。
6.2 芽叶型黄茶加工技术要求
6.2.1 鲜叶
芽叶型黄茶鲜叶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
6.2.2 杀青
同6.1.2。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也可点击下方链接下载标准原文:
下载地址:《GB/T 39592-2020 黄茶加工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