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雷公山茶生态绿色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茶叶种植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措施,茶叶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茶叶产品及茶青质量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雷公山茶种植管理、加工以及茶叶和茶青产品质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NY/T 288 绿色食品 茶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 659 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3934 生态茶园建设指南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雷公山茶
产于黔东南州所辖行政区域内,品质特征满足绿茶感官和理化指标,包括球形茶、卷曲形茶、扁形茶、颗粒形茶和直条形茶等所有品名绿茶。
3.2
生态茶园
以茶树为主要物种,按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生态学理论,综合运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将茶园中的生物间、生物与环境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相关联,科学构建和管理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系统,实现茶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量持续稳定、产品安全优质。
4 种植及质量控制管理
4.1 生态茶园规划与建设
4.1.1 茶园基地选择
茶园应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影响,与主干公路铁路和农田等边界应设立缓冲带、隔离沟、林带或物理障碍区。以山、河流、自然植被作天然屏障,也可以人工种植果、林等作物作隔离带。
4.1.2 茶园基地环境
按NY/T391的规定执行。
4.1.3 生态茶园建设
茶园田块间应有隔离道路、排灌水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茶园内部可配置乔灌草三层生态结构,即树木-茶树-草。茶园内宜种植乔木,单位每公顷90~100株,可乔灌草结合种植。详见附录A。
4.1.4 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应合理选配不同抗性经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茶树良种,茶苗按GB11767的规定执行。
4.1.5 茶苗种植
按NY/T 5018的规定执行。
4.1.6 其他植被
保护原生植被及种植其他植被按NY/T3934的规定执行。
4.2 农业投入品管理
4.2.1 农药使用
按NY/T 393的规定执行。
4.2.2 肥料使用
按NY/T 394的规定执行。
4.2.3 地膜使用
按GB 13735的规定执行。
4.3 绿色防控
4.3.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充分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4.3.2 病害防控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抗性,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气,施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封园。杀菌剂按NY/T 393的规定执行。
4.3.3 虫害防控
4.3.3.1 农业防治
实施合理密植,及时采摘。
4.3.3.2 物理防治
采用人工捕杀,灯光和食饵诱杀等方式杀灭害虫。禁止使用的诱虫色板(包括诱虫黄板、诱虫蓝板、诱虫红板、诱虫绿板等各类诱虫色板)。
4.3.3.3 生物防治
利用当地茶园及茶园周边的有益生物进行防控;生物农药按GB2763的规定执行。
4.3.3.4 化学防控
农药按NY/T393的规定执行。
4.3.4 草害防控
利用人工除草和以草防草等方式进行草害防治。
5 加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5.1 茶叶加工
5.1.1 厂区环境
按GB 32744的规定执行。
5.1.2 厂房及设施
按GB 32744的规定执行。
5.1.3 人员
5.1.3.1 从业人员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
5.1.3.2 进入加工场所前应整理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5.1.3.3 进入作业区域应规范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并按要求清水 洗手;头发应藏于工作帽内或使用发网约束。
5.1.3.4 进入作业区域不配戴饰物、手表,不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得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5.1.3.5 使用卫生间、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从事与食品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再次从事接触食品、食品工器具、食品设备等与食品生产相关的活动前应洗手消毒。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也可点击下方链接下载标准原文: